2025-09-22 12:15:19 | 人围观 | 评论:

【教学目标】 1. 感受并体会作者对江南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和豁然开朗的情怀。 2. 掌握比喻、拟人、拟物等修辞手法,理解其在作品中的运用。 3. 培养学生欣赏语言优美文章的能力。
【教学重点】 1. 通过描写荷塘月色,感受作者对江南景色的热爱和审美情趣。 2. 理解作者不宁静心情的原因,并能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抒发。
【教学难点】 1. 理解文章中比喻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。 2. 探究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,表达对江南夜色的向往和豁然开朗的情怀。
【教学方法】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,采用: 1. 动画朗诵法:通过配乐的朗诵,初步感知、欣赏美景、体味感情。 2. 绘灯修辞: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手法,展开对作者情感的描绘。
【教学时数】 2 课时
环节一:导入
老师:同学们,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,月光下的一片碧绿荷塘。(配乐朗诵,画面优美)
问题导引
师生交流: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荷塘月色?
师生:作者在 [思考] 时提出疑问,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”?
引入文串
朱自清 一解题并列 二重点段分析 三圆形结构与情感分析 四回归内容2环节二:感受美
学生自由分享:你们对荷塘月色的美的感受?
品读美句
环节三:理解情感
师生讨论: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”是什么原因?
教师引导:“朱自清 在 [思考] 时说,这是‘文眼’,即在《文选》中指代一个“无边的无序”,作者认为自己正在经历内心的波澜。”(板书:] 这句话)
寻找解决
[思考] 中的不宁静相呼应。”环节四:总结升华
同学们,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表达了什么? 教师引导:“作者的内心经历了从宁静到不那么宁静再到豁然开朗的过程。这不仅仅是写景,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。”
深化主题
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,写下一篇关于“荷塘月色”的感悟文章。
学习拓展
这节课通过生动优美的文字,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文学气息、情感和思想。通过具体的情景描写和个人回忆,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意与价值。同时,语言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整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。
全站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