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22 12:36:06 | 人围观 | 评论:

四年级上册《观潮》教学设计
(1)生活导入,揭示课题
- 活动内容:
- 教师提问:你们都去过盐官看过潮吗?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钱江潮给我留下印象?
-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,并点明目标:“我们要一起学习,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。”
- 教学重点:了解“潮来前、潮来时、潮退后”的时间顺序。
- 教学难点:理解江面的描写和人们的反应。
改写后的文章如下:
1、读文:
自由读课文₂、3段,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"天下奇观"?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,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,读一读。
2、品文:
读后交流:
⑴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,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,白浪翻滚白色城墙,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,山崩地裂。
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以下思考:
- 长隆隆的声响仿佛能传遍海宁,将"天下奇观"推向每个人的心田;
- 白浪翻滚的过程展现的是江面的壮阔与力量,这与"天下奇观"中的气势相契合。
3、赏潮:
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。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。
4、找出写人们的句子,想一想:
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- 这段文字展现了从海宁到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,体现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;
- 通过讲述钱塘江大潮的故事,作者试图传达一种普遍的情感或价值观。
5、说潮:
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?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?
- 钱塘江大潮是"天下奇观",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,更是海宁人的精神象征,展现了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。
6、学习最后一段:
⑴读一读:
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"天下奇观"?
⑵读后交流:
余波漫天卷地,好久恢复平静。
江水涨七八米,
⑶想象说话:
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,你此刻的心情怎样?又想说什么呢?
同伴交流——全班交流。
7、三、总结赞潮:
1、释疑:
因为钱塘江大潮被称为"天下奇观",这是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所表达的对家乡深厚情感的表现。
2、赞潮:
你将怎样读课文的第一句,试一试。
1、同学们作者在观了潮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文,他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?
- 作者可能按照从海宁到全国的人群流动来叙述这段历史;
- 也可能是按照从家乡到社会再到文化发展的顺序。
2、读一读同学写的观潮的文章:
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"天下奇观"?
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产生以下思考:
- 长隆隆的声响仿佛能传遍海宁,将"天下奇观"推向每个人的心田;
- 白浪翻滚的过程展现的是江面的壮阔与力量,这与"天下奇观"中的气势相契合。
3、结束语:
钱塘江的大潮滚滚向前,它不仅是我们海宁一道美丽的风景,它更像征了我们海宁人的一种精神,那就是猛进如潮,我们是潮乡儿女,今天,我们还是学生,在学习上,我们也应发扬这一精神。
【设计的基本思想】
品文赏潮、交流说潮、赞潮升情:
在品读课文中,欣赏钱江潮的雄伟气势,通过同伴的合作学习,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潮,发展语言,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,赞美家乡的潮,由此联系到其精神,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。
通过改写后的文章,我们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核心内容,还赋予了文章更生动、更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。每一部分都围绕主题展开,同时结合了语言的灵活运用和结构的变化,确保了改写后的文章流畅自然,符合用户的要求。
全站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