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范文网优秀的范文提供网站
你的位置: 首页 > 策划书辞职报告

高考诗歌鉴赏课堂实录(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教案)

2025-11-04 16:13:36 | 人围观 | 评论:

教学设计:《不要轻易说不》高考作文题教学设计


一、教学背景

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为《不要轻易说不》,要求学生结合古典诗词作品(如顾炎武的《国破家亡》和刘禹锡的《贬谪后》)说明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理性和坚定的态度。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主题,掌握鉴赏方法,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。


二、教学目标

  1. 理解作品内涵:学生能自主阅读和分片学习《节妇吟》等古典诗词,掌握诗词特点及作者背景。
  2. 分析鉴赏能力:能运用“知人论世”、“联想与想象”等方法,从多角度理解诗词情感。
  3. 模仿练习:能够模仿不同文种的诗作,巩固鉴赏方法并提升创作意识。
  4. 联系现实: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理性态度。

三、教学重点难点

  • 核心内容:通过分析《节妇吟》等作品,理解“知人论世”、“联想与想象”等鉴赏方法,并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。
  • 难点: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智慧应用。

四、教学策略

  1. 分片学习
  2. 将《节妇吟》分片阅读,帮助学生理解其情感和作者背景。例如,首联引出主题,颔联描绘情境,颈联点明人物,尾联点明情意。
  3. 具体示例分析
  4.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(如刘禹锡的贬谪后、顾炎武的国破家亡),引导学生理解“知人论世”、“联想与想象”的应用方式。
  5. 仿写练习
  6. 采用不同文种的诗作作为模板,让学生模仿,提升创作意识。例如,模仿王维的山光水色二中出
  7. 拓展延伸
  8.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,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中运用理性态度解决困难。

五、课堂练习设计

  1. 阅读与理解
  2. 首先分片学习一首诗(如《节妇吟》),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每一句的含义。
  3. 例如:首联引出主题,颔联描绘情境,颈联点明人物,尾联点明情意。

  4. 鉴赏方法运用

  5. 知人论世
    •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背景和作者动机。
    • 提问:“这些情节如何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?”
  6. 联想与想象
    • 带学生尝试将诗意转化为具体情境,如“节妇如何面对使君调戏?”
  7. 比兴手法运用

    • 使用具体的比兴(如“弱水长存”、“山河不改原色变”)来增强诗歌感染力。
  8. 仿写练习

  9. 给出不同文种的诗作,引导学生模仿,巩固理解。
  10. 例如:模仿刘禹锡的贬谪后,模仿顾炎武的国破家亡。

  11. 拓展延伸

  12. 联系现实,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持理性和坚定的态度。例如:
    •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如何不轻易放弃?
    •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?

六、教学反思

  1. 反馈与评价
  2. 学生的自评与教师点评帮助及时发现不足并改进。
  3. 课堂互动
  4. 通过分片学习、仿写练习等方式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。
  5. 个性化发展
  6.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(如基础模仿 vs 提高创作)。

七、教学后记

  • 考试有效:学生在阅读与理解部分表现较好,能够深入分析诗词内容。
  • 教学设计完善:通过分片学习和仿写练习,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。
  • 课堂氛围活跃:互动性强,教师鼓励性提问和学生分享。

教学后记:
本课成功地将古典诗词与现实问题相结合,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并实践应用。通过分片学习、仿写练习等手段,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,为高考作文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